技工对 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很高,且无法 只靠天赋完成工作,需要长 时间的艰苦磨练,于技能、心态、性格、环境都 是非常大的挑战,比如一 些机器加工部门需要常年跟机械打交道,环境的气味大、夏天热、冬天冷、且容易出现工伤事故,越来越 多的年轻人宁可蹲在办公室里码字,也不愿 意去尝试学习相关技能,更不要 提什么攻克技术壁垒,变成先 驱之类的想法了,更重要的是,在时下 日益浮躁的大环境下,即便有 些人立志在技术上寻求突破,也难以 不理会外界的各种诱惑。
其实,中国技工缺少存在感,重要的 还是制度文化使然,因制度的不健全,中国人 的投资观念都是短平快,技工的 存在感实在太低,社会更 不会给予其应有的尊重。
正因如此,普通的人是绝难享受“产品在手中升华”之快感的,他们更 享受抢别人女朋友的快感,于是如你所见,学校里、中小企 业里都不推崇技工的培训,应试教育中,学生专 注书面指导和考试,硬背概念、强记公式、涉险考 试构成了中国技校的全部生活,至于说 实际操作或者试验论证,大多数 的学校因经费紧张而敷衍了事,要知道大学、技校中 的年华是人生中宝贵的时光,学习欲望、精力、好奇心都是旺盛的,我们却慷慨地、毫无察 觉地浪费这大好的生命,没有构 建起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也就难 怪大学生找工作比上天还难了。
学校的环境不理想,起码单纯,而一些 腐朽的企业则更加毁人不倦了,事实上,中国很 多制造企业推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文化,钻年技 术的人常常得不到制度的赏识,在薪资 待遇方面要远远落后于管理者,更畸形的状况是,中国企 业向来内耗严重,很多“劳心者”没有把心思放到“育人”之上,而是放到“人玩人”之上,不懂创 造式地开发利润,就只能 盯着固有利润争得头破血流,落得个遍体鳞伤,技工的 成长轨迹本就与这种制度文化相冲突,没有存 在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了,既然没有存在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谁又愿 意静下心来研究技术,中国技 工渐渐退出了舞台。
扫一扫,添加微信